设为首页     加入收藏
  食品安全
   关于后厨管理
   严控食材源头
   仪容仪表的规范
   严格的采购控制
   饮食保障
   食品安全不是游戏
   食品安全,关系你我他
   鼓励特殊食品清晰显著标注生产
   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
   河北多项举措持续优化消费环境
   筑牢春季饮食安全防线 守护就
   食堂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措施
  联系我们
地址: 石家庄市新华路219号鹿诚商务1号楼707室
电话:0311-86956157 
     13131115889
E-mail:384357117@qq.com
       jinyuantianyang@163.com
食品安全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食品安全
筑牢春季饮食安全防线 守护就餐人员身体健康

春季气温回升、湿度增加,万物复苏的同时也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温床。作为人员密集就餐的场所,食堂在春季面临更高的食品安全风险。为保障就餐者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食堂管理者需结合季节特点,采取针对性措施,构建科学、规范、全流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。

一、春季食品安全隐患分析

1. 温湿度变化带来的风险

春季气温波动大,食品储存环境易受潮,可能导致粮油、干货霉变,或加速生鲜食材腐败;同时,20~30℃的温度区间是细菌繁殖的“黄金期”,如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增强,稍有不慎可能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。

2. 季节性食材与加工风险

春季野菜、春笋等时令食材受欢迎,但可能存在误采误食有毒植物(如毒蘑菇)的风险;此外,凉拌菜、卤制品等冷食类菜品需求增加,若加工过程卫生不达标,易造成交叉污染。

3. 人员操作与卫生管理漏洞

春季易发流感等疾病,从业人员若带病上岗或手部清洁不到位,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病原体。

二、春季食品安全管理重点措施

1. 严控原料采购与储存

源头把控:选择资质齐全的供应商,对米面油、调味品等加强批次检验,杜绝过期、霉变原料入库;野菜等特殊食材需确保来源可溯,严禁使用不明野生植物。

科学储存:分类分区存放食材,生熟分离,避免交叉污染;冷藏设备温度需控制在0~4℃,冷冻温度低于-18℃,每日记录温度并定期除霜。干货库房保持干燥通风,离地离墙存放,定期检查虫鼠害。

2. 规范加工流程,防范交叉污染

操作标准化:生熟食品加工工具、容器严格区分,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;冷食类菜品需在专间制作,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。 

温度与时间管理:热食烹饪需确保中心温度≥70℃,熟食存放超过2小时需复热;剩余菜品需冷藏保存,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。

3. 强化环境卫生与消毒

每日清洁消毒:对后厨地面、操作台、餐具等进行全面清洁,使用250mg/L含氯消毒液擦拭;紫外线灯定期开启,对空气和物体表面杀菌。 

防虫防鼠措施:检查门窗、管道缝隙,加装防鼠网、挡鼠板;定期清理下水道,避免蚊蝇滋生。

4. 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

岗前检查:每日记录员工健康状况,出现腹泻、发热等症状立即调离岗位。 

- **培训考核**:开展春季食品安全专题培训,重点强化手部清洁(六步洗手法)、佩戴口罩和手套等操作规范。

5. 完善应急预案与留样制度

食品留样:每餐次菜品留样≥125克,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,并标注品名、时间、责任人。

快速响应:制定食物中毒应急预案,明确报告流程和处置措施,定期演练;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封存可疑食品,并上报监管部门。

三、创新管理:科技赋能食品安全

数字化监控:引入温湿度传感器、AI摄像头等设备,实时监测冷库温度、后厨操作规范,异常情况自动预警。

透明化公示:通过“明厨亮灶”系统或电子屏展示食材来源、检测报告,提升就餐者信任度。

溯源系统建设: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食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信息,实现一键追溯。

四、结语

食品安全无小事,春季管理需更严。食堂管理者应坚持“预防为主、全程管控”的原则,将制度落实为日常习惯,用责任心与技术手段筑牢安全防线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每一位就餐者在享受春日美味的同时,吃得安心、吃得健康。

地址: 石家庄市新华路219号鹿诚商务1号楼707室
电话:0311-86956157  13131115889   E-mail:384357117@qq.com    jinyuantianyang@163.com
版权所有:河北金圆天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 技术支持:新华世纪网  冀ICP备17012597号

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151号